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大明
PPP新政酝酿推出 今年项目签约率或大幅提升
日期:2016-03-07 浏览次数:3484次

 记者获悉,为加快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推广进度、提高项目签约率,相关部门正酝酿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完善物有所值评价指引、PPP法征求意见稿等顶层设计,预计今年PPP项目签约落地率将大幅提升。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副主任焦小平日前表示,财政部将于今年启动“财政部国家PPP管理平台”,着力保护社会资本方利益。该平台投入运行后,PPP项目签约情况将被及时跟踪,社会资本可更方便地选择投资机遇。
 
  项目规模可观
 
  去年9月,财政部公布第二批共206个PPP示范项目名单,总投资额6588.64亿元。项目数量是第一批项目的7倍,总投资额是第一批项目的4倍。去年12月,发改委公布第二批共1488个推介的PPP项目,预计总投资额2.26万亿元,数量和金额分别比第一批项目高42.9%和13.9%。
 
  据公开信息统计,发改委公布推介PPP项目2529个,总投资额约4.24万亿;财政部总计推出PPP示范项目233个,总投资额约8170亿元。二者合计投资额约4.95万亿元。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表示,实际上,PPP的“蛋糕”不止这么大。目前推出的示范、推介项目与已签约但未纳入中央项目库的项目之和超过3100个,总投资额近6万亿元,约为2014年基建投资额的60%。
 
  管清友表示,通常各地都会筛选出几十个项目报送发改委和财政部,但最终只会选择部分项目作为示范项目或推介项目,同时为部分项目提供财政支持。对于未被选中的项目,地方可以自己的财政力量支持其发展。
 
  关于PPP项目的领域,从财政部公布的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名单可以看出,在全国范围内,市政类项目和水务类项目占比最高,分别为29%和24%;交通类项目次之,占18%;其他类型项目占比差别不大。
 
  管清友认为,如果今年继续发布PPP示范、推介项目,那么未来PPP项目相对于基建项目总量的占比可能超过其他国家惯常使用的15%的标准,“PPP化”将成为我国基建项目融资模式设计的主流。
 
  焦小平日前表示,财政部将采用新的、更加透明可预期的方式推出第三批示范项目。
 
  部分地方签约率待提升
 
  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PPP项目签约分布不均,部分地方存在PPP项目签约难的问题。
 
  广发证券分析师郭鹏表示,如果PPP法、预算管理等得到有效落实,再加上商业银行、保险资金对PPP项目的融资支持,社会资本对PPP项目的参与热情将大幅提升。
 
  分析人士认为,部分地区PPP项目签约率低主要是PPP项目签约流程多,容易发生变数。通常PPP项目从前期调研、物有所值研究、评估风险、建立财务模型、设计PPP模式到最后正式合同的准备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各地PPP项目推介会上项目的签约实际情况通常是,社会资本方简单了解项目后觉得有投资价值,于是确定初步投资意向,从“意向约”到“合同约”可能还存在一些变数,项目是否能落地要以最终的合同为准。
 
  在管清友看来,PPP项目签约数量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较强相关性。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苏和山东是PPP项目签约率较领先省份,分别占全国总签约数的7%、10%、6%。在全国范围内,占比在5%以上的省份仅有7个,其中华东地区就有3个,这与经济发达、政府信誉较好、债务与或有债务偿还能力可靠有关。
 
  一系列新政酝酿出台
 
  为加快推进PPP项目落地,提高项目签约率,相关部门正酝酿推出新政策。
 
  焦小平日前表示,财政部对PPP的预算管理政策正在酝酿中,今年有望问世。该政策将打消社会资本的忧虑,使PPP的示范项目的标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此外,财政部今年将启动财政部国家PPP管理平台,届时所有项目的项目描述、签约情况、实施进展情况、地方政府债务与或有债务情况都将会在平台上公布,着力以全透明的信息披露充分保护社会资本方的利益。
 
  平台投入运行后,PPP项目的签约情况将被及时跟踪,社会资本可通过该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分析服务选择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分析人士认为,PPP预算管理政策将PPP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可消除社会资本对回款等因素的担忧,特别是对于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投资大、回报期长、外部性特征明显、需要政府财政支付的领域将有较大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除PPP预算管理政策酝酿推出外,物有所值评价指引、PPP法征求意见稿等顶层设计正在完善。预计PPP模式将更多地转向执行层面,预计今年PPP项目的签约落地率将大幅提升。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PPP项目“以奖代补”政策从今年开始实施。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表示,该政策将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对PPP项目的认识,从将PPP项目视为向中央要政策、要钱的融资通道转变为主动吸收社会资本,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引导和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将存量公共服务项目转型为PPP项目,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魏伟认为,伴随PPP项目的逐步实施,PPP经典案例将逐渐增多,形成可复制模式加以推广势在必行。